固態電池產業化提速 杉杉加快構筑“技術+產能”雙重護城河
2025年06月30日
隨著技術研發與成本瓶頸不斷突破,固態電池的產業化進程正在加速。
隨著技術研發與成本瓶頸不斷突破,固態電池的產業化進程正在加速。
近期,多家企業陸續披露了在固態電池領域的最新進展和量產時間,如寧德時代等企業預計,將在2027年前后實現固態電池小批量生產。多家車企亦計劃2027年進入規模化裝車測試。

在相關技術不斷突破的同時,政策端也在不斷加碼。前不久,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制定的新國標——《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》正式發布。新國標聚焦快充循環安全性等領域,在加速固態電池從實驗室走向實際量產進程的同時,亦充分體現了對電池材料的高要求。
針對固態電池呼之欲出的廣闊市場需求,杉杉作為電池負極材料龍頭,正以關鍵技術布局和產能布局引領行業發展。

在業內,杉杉已率先量產負極硬碳,開發出的高容量、高首效的硬碳材料解決了市場上硬碳負極材料量產難、容量低的固有難題,性能處于全球領先地位,在產業化進程上,其自主設計的千噸級硬碳產線已建成投產,并實現了在鈉電、鋰電(含固態電池)和超級電容領域的批量應用。
同時,備受關注的硅基負極材料,是杉杉重點研發突破的領域。杉杉目前已擁有相關專利超百件,近半已授權,其中包括11項國際授權專利,構建起全球知識產權壁壘。
杉杉自主開發的新型硅碳(CVD硅碳)材料,采用獨創的氣相納米化技術,將硅顆粒尺寸控制在納米級,搭配流態化碳包覆工藝,在硅表面構建出兼具導電性與緩沖作用的三維網絡“納米級鎧甲”,不僅抑制了結構崩塌,更打通了鋰離子傳輸的“高速通道”,使產品在能量密度與循環壽命之間實現完美平衡,有效解決硅基材料體積易膨脹的問題。杉杉還開發了多孔快充技術和球形高壓實技術,以針對電池快充,壓實等方面的問題。
在產能布局方面,杉杉寧波4萬噸一體化硅基負極基地一期已順利投產,成為行業內最先落地的硅碳負極有效產能之一,今年產能將進一步釋放。
同時,杉杉還自主搭建了固態電池負極材料評測體系,正加速新型材料的研發迭代,確保產品迭代速度領先行業,提前鎖定下一代競爭制高點,構筑起“技術+產能”的雙重護城河。